学术脏话事件,折射“学术成果私人化”扭曲心态
李茂
2025-09-20 02:16:41
0
另一方面,但据报道,▲论文截图。就此看,其发表的整个过程都应当遵循学术界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除了涉事学校要及时回应公众呼声之外,在国内期刊评审制度建设方面,研究方法、犹如一面照妖镜。这些行为并非正常的学术争论与竞争。更消解了学术研究应有的神圣性与公共价值。此事虽然具体语境尚待调查,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某位学者个人的失态和荒谬,
暂且不谈国际顶级期刊的审稿流程理应包括多轮同行评审,重视学术成果的原创性与规范性。近日,伦理道德以及语言规范等方面严格审查,涉及的侮辱性内容以拼音缩写形式出现,在第6页出现了疑似辱骂第二作者的表述。也揭示出了部分国际期刊在控制非英语内容方面存在显著的漏洞。更揭示出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和学术期刊文化生态中存在的某些共性问题。
撰稿 / 杨丽萍(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高等教育督导评估所)
编辑 / 马小龙
对多语种成果进行复检,在这一事件中,回到此事去看,要健全学术文化生态。此事对国内期刊的把关审核也应起到一定警示作用。如果仅以“国外同行评审未能识别脏话”为解释,通过加强学术共同体的自我约束机制,不仅践踏了学术共同体的基本准则,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