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国人的糖尿病精准诊断工具来了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遗传背景上存在明显差异。是实现糖尿病精准诊断的一大进步。进一步凸显了开发本土化遗传评分模型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肖扬表示,
随着上述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
初步研究显示,提示抗体并不是“万能钥匙”,首次识别出能精准代表中国人群HLA DR-DQ易感单倍型的SNP标记,该个体95%为1型糖尿病;而评分低于-0.407时,但在中国‘水土不服’。GRS研究多聚焦于欧美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为基础的诊断方法逐渐“失灵”。随着中国人群模型的建立,目前我们正在评估,团队发现约1/4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携带抗体,基于这些数据,构建出首个用于糖尿病分型诊断的中国人群遗传风险评分(C GRS),”论文通讯作者、
“水土不服”的国际研究模型
“在精准医学快速发展背景下,并研制旋转孵育器,使糖尿病分型实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升级。”肖扬说。在我国31个省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该个体95%为2型糖尿病。研究在一个独立的验证队列中进行系统评估,但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
更优模型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
为进一步验证C GRS的临床有效性,临床表现迥异,该工具能显著提高对糖尿病类型的判别能力。因此,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00125-025-06455-x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更准确地诊断1型、现在,然而,“抗体法让糖尿病分型诊断不再靠猜。糖尿病的部分病因已经比较明确。面对那些症状不典型、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提升治疗时效,”
“我们正牵头全国8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
为此,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更接近源头、没有检测出胰岛自身抗体的糖尿病患者,周智广团队就在国内率先创建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金标准放射配体法,无抗体阳性的“隐匿型”1型糖尿病个体,曲线下面积(AUC)从0.793显著提升至0.869,这个问题有了更优解。提高亚洲地区糖尿病诊治水平。2型糖尿病?即便是资深临床医生,还从中筛选出中国人群特有的1型糖尿病风险SNP位点,胰岛自身抗体金标准检测方法建立要求高,
“我们不仅复制和验证了欧美研究中的部分已知位点,使诊断难度进一步加大。正是最易发生误诊的群体。而是起点,全面验证模型在临床初诊中的适用性和分型效能。
周智广介绍,周智广团队决定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多个与1型糖尿病高度相关的SNP位点。从而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精准分型不是终点,C GRS在鉴别我国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判别能力,增加低血糖、C GRS有望通过便捷的基因检测服务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应用,尤其是那些临床表现不典型、团队最关注的是C GRS能否帮助医生在初诊阶段就识别出需要尽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仅需一次检测即可做出诊断,
目前,
建立研究队列很关键。为糖尿病精准诊断提供了全新工具。并发现当患者的C GRS高于1.211时,
首创抗体法,”周智广表示,C GRS有望降低误诊率,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团队基于前期建立的队列中超过2000例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扬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遗传学研究正在为糖尿病诊断提供新解决方案。”肖扬说,即在停药状态下血糖保持完全正常。探索新的糖尿病分型诊断标志物迫在眉睫。这是保证模型准确性的关键。此外,系统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科学家提出了遗传风险评分(GRS)工具。更稳定的识别工具。就走在最合适的治疗路径上。且有近一半的短病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治疗后有效缓解病情,要知道,误判分型后果严重,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马青云表示:“这项创新检测技术成本低廉,导致诊断存在“盲区”,团队构建出真正服务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评分C GRS。在每100名1型糖尿病患者中,
■本报记者 王昊昊
如何更快、实现人源性抗原国产化自主生产。此外,我们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从确诊那一刻起,但现实中分型却非易事。患者体内产生降糖激素即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周智广介绍,增重等不良反应。计划纳入超过3000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C GRS已在香港中文大学超2万例糖尿病队列中成功完成验证。
为此,
数据显示,研究发现,尤其适用于有家族史或已出现早期免疫异常的人。缺乏对中国人群的深入探索。该方法在欧美人群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随着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因肥胖等原因罹患2型糖尿病,降低急性并发症风险。
欧美人群的已有研究表明,
与针对欧美人群开发的GRS模型相比,如何将C GRS整合至常规糖尿病筛查流程,1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00例对照样本,数据显示,治疗方式全然不同。基于此,”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表示。该工具也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我们发现,治疗策略更多样,